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浙江助残共富三重奏 托起残疾人“幸福梦”

浙江助残共富三重奏 托起残疾人“幸福梦”

中新网杭州7月12日电(张煜欢)在工厂车间里,幸福梦坐在轮椅上的浙江助残重奏残疾员工将一块块毛巾认真地折叠、装盒,共富在循环往复中积累着对生活的托起点点希望;在木雕工作室,残障匠人在一刻一凿间雕琢出栩栩如生的残疾祥云;在电商直播间里,一位听障主播通过手语与观众互动,幸福梦用独特方式与屏幕外建立起深厚连接……这些细微而坚韧的浙江助残重奏生命图景,是共富浙江共同富裕拼图上不可或缺的亮色。

1662家“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街道100%覆盖,托起劳动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跃升至71.18%……如今,残疾一条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幸福梦助残共富路径日渐清晰,让数十万残疾人的浙江助残重奏“幸福梦”照进现实。

织密保障网 托起“稳稳的共富幸福”

“虞伯伯中午好!这次我的托起期末成绩班里第一名,年级第一名……”当虞向红向记者展示着这条手机信息时,残疾脸上难掩自豪的笑容。

作为浙江金华东阳市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虞向红最为欣慰的时刻,便是残疾人朋友分享一个个喜讯的时候。“共富路上,这些残疾人朋友同样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我和团队愿意做追光者,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虞向红说。

虞向红以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依托,撬动多方力量,从心理疏导、能力培训、社会体验、就业创业、反哺社会五大维度,构建起“2课2营1平台”的进阶式帮扶体系。轮椅出行技能培训、无障碍设施使用指导……他精心设计每一步,只为让“轮友”们有能力推开家门,走向更广阔天地。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少一些艰难,多一份安心,在浙江,政策支撑与标准建设双管齐下。浙江率先出台《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残疾人之家服务与管理规范》等省级标准,将“残疾人之家”明确列为乡镇(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标配”。

近年来,浙江持续擦亮残疾人之家品牌,迭代完善社会多元共建、专业团队运营、综合品质服务、持续运行支持、动态规范认定五项工作机制,打造残疾人温馨家园和助残服务重要平台。

如今,浙江全省112家公益性托养机构覆盖所有市县,托养规模达2.37万人,让助残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多元就业路 激活“生命的价值”

“朋友们,这是我在华川集团的一天。这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同的价值……”在一条短视频里,坐在轮椅上的何智慧大方地与镜头打着招呼。评论区里涌入不少留言,“请问你们还招残疾员工吗,我弟弟一直想找份工作”“我妈妈今年五十多了,在你们公司有合适的岗位吗”……

何智慧是义乌华川集团的新媒体账号运营者,也是该企业700余名残疾员工的其中一员。走进企业车间,数百名残疾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工作。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企业,已成为浙江安置残疾人最多的企业。

“为了让残疾员工安心工作,集团给我们提供住宿、伙食补助,每年报销探亲路费、组织免费旅游。能力较弱的员工也可以进入残疾人之家实现康复就业,待恢复后再转岗增收。在这里,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何智慧说。

在丽水,如常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则用“三统一”模式织密就业网。49名残疾人专注地组装签字笔、包装文创产品,这些项目通过统一开发、调配和管理,辐射丽水全市52家残疾人之家,带动近万名残疾人及亲属就业,人均月增收超700元。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核心路径。为适应时代浪潮,近年来浙江还积极开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低空经济、非遗传承等新业态就业岗位,打造“浙励”系列就业工作品牌。聚焦破解区域间残疾人就业不平衡问题,浙江创新推进残疾人异地帮扶性就业,截至2025年3月底,浙江全省建成帮扶性就业基地230家,跨区域帮扶38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科技助康复点亮“无限可能”

在丽水市残联康复医院,一间感觉统合训练室里,4岁的脑瘫患儿小宇正努力伸展手臂去够彩色的吊环,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一旁的经颅磁刺激仪,则精准激活着他的运动神经,辅助其开展康复训练。

在这家医院,每天有近200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医院从语言、认知、沟通、社交、运动等多个维度,为孩子定制了科学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这些孩子就像折翼的天使,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让他们重新拥有飞翔的可能。”丽水市残联康复医院负责人陈益妃说,为了提升康复效果,医院还邀请专家定期前来指导,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孩子们营造温暖、关爱的康复环境。

康复是残疾儿童重启人生的希望工程。浙江近年来不断健全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定点准入、协议管理和动态退出机制,残疾儿童康复补贴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科技赋能与均等服务并举,浙江还率先将智能仿生上/下肢、眼控仪、头控仪等高科技辅具产品纳入辅具补贴目录,实施科技助残公益项目为肢体残疾人免费适配智能仿生假肢。截至2025年3月底,浙江全省建成63家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1.49%。

当每个生命都获得尊重,共同富裕才真正有了温度。从保障基本到助力就业,再到科技赋能康复……浙江正以制度为基、科技为翼、人文为魂,书写着温暖而动人的共富篇章。在“浙”里,残缺的身体孕育着完整的梦想,坚韧的灵魂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完)

(责任编辑:综合)

推荐文章
  • “海上第一茶楼”焕新 保留平价早茶场

    “海上第一茶楼”焕新 保留平价早茶场 中新社上海7月10日电 (范宇斌)上海豫园商城核心地标——湖心亭10日完成历时近2年的保护性修缮,向公众开放。这座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的百年古建,至今已有240余年历史。据豫园股份介绍,本次修缮秉持 ...[详细]
  • 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让保供“更高效”

    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让保供“更高效” “当东部沿海城市渴望绿色转型,远在西部的清洁能源正跨越千山万水,通过跨区跨省电力网络,为城市的工厂、地铁、写字楼输送动力;当西部地区遭遇极端天气,东部沿海的稳定电力又逆向奔赴,保障着城市的运行与生产不 ...[详细]
  • 多地调整公积金存缴基数 如何影响你的公积金?

    多地调整公积金存缴基数 如何影响你的公积金?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左宇坤)每年7月左右,个人住房公积金都会迎来一次重要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它与你我的公积金和到手工资密切相关。近日,多地已下发通知,开启了本年度的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 ...[详细]
  • 教育部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

    教育部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 中新网7月1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拟创建团队200 ...[详细]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门纳谏听民声 转化成果惠民生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门纳谏听民声 转化成果惠民生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格尔木市积极践行“开门搞教育”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入户听诉、为民办诉,以开门纳谏变群众“呼声”为“掌声”,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性循环,不断将学习教育 ...[详细]
  • 印度航空坠机报告:飞行员对操作存在困惑

    印度航空坠机报告:飞行员对操作存在困惑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2日,针对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客机6月在印度坠毁致机上和地面上共270人遇难一事,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的一份初步调查报告披露了坠机前驾驶舱的混乱状况。坠 ...[详细]
  • 澳大利亚总理:期待与中国加强新兴产业贸易合作

    澳大利亚总理:期待与中国加强新兴产业贸易合作 中新社悉尼7月11日电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11日在悉尼表示,期待与中国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贸易合作。阿尔巴尼斯将于12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今年5月连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也是他继2023 ...[详细]
  • 李强同埃及总理马德布利会谈

    李强同埃及总理马德布利会谈 中新社开罗7月10日电 当地时间7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罗同埃及总理马德布利举行会谈。李强表示,中方始终把发展对埃关系放在中国中东外交的优先位置。去年,中埃共同庆祝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 ...[详细]
  • 尼泊尔雨季蛇咬伤事件频发 专家称蛇类活动范围正持续扩大

    尼泊尔雨季蛇咬伤事件频发 专家称蛇类活动范围正持续扩大 中新网加德满都7月11日电 (记者 崔楠)进入雨季以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谷地及周边地区蛇咬伤事件频发,引发尼泊尔舆论关注。加德满都谷地唯一一家专门收治蛇咬伤患者的医院10日发布消息称,截至当日,该院 ...[详细]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中新网沈阳7月12日电 (记者 韩宏)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12日在辽宁沈阳开幕,来自全国的4000多家企业,2万余名行业人员参会。本届大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粮食行业分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 ...[详细]
热点阅读